网站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动态 新闻中心 行业信息 法规标准 专家委员会 产业园区
您现在位置: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 >> 新闻中心 >> 浏览文章

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粮食局主题日活动在京举行

来源:中国经济网 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   2015/7/16 10:42:32点击数(0)已有0人评论 加入收藏

“大米看着白”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大米时的重要依据。但据专家介绍,过度加工和抛光的大米,不仅造成巨大的粮食浪费、食味下降,而且损失了大量的营养成份,消费者对“精白米”过分依赖的现状有待改变。

作为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粮食局主题日活动,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今日举办了实验室开放日活动,并组织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。

目前,我国大米过度加工的情况较为普遍,原因在于消费者对“精白米”的过分追求。段晓亮博士对记者表示,大米的白度与大米外层的米糠去除程度有关,米糠去除越多,大米颜色就越白,但随之带来的是大米食味口感的下降与维生素B1等营养成份的流失,市场上流通的大米的维生素B1含量仅为原糙米的10%左右。此外,过度加工也带来粮食资源的浪费,他表示,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大米的亮度,对大米在加工环节进行多次抛光,多的可达3-4次,造成能源损耗过高。

段晓亮博士还表示,现有研究成果已可以有效减少大米的过度加工,但生产企业受困于消费市场的接受程度仍不敢轻易尝试,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仍有待改变。

孙长坡研究员对粮食霉变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解答,真菌毒素和重金属污染是威胁粮油质量安全的两大主要因素,其中消费者较熟悉的黄曲霉毒素就属于真菌毒素的一种。他介绍称,消费者常遇的“吃瓜子发苦、有臭子”等问题,很可能就属于霉变,并可能有真菌毒素超标的问题,建议及时吐出并漱口,以减少危害。